NFT

淺談電影未來與NFT

元宇宙概念崛起,讓很多行業陸續要分一杯羹,論當中最活躍及走得最前的,一定非大眾娛樂事業莫屬,無論是NFT遊戲還是影視單位的元宇宙動作,總是搶佔着大眾眼球及社交媒體版位。究其原因,是大眾娛樂通常屬市民公餘及課餘活動的首位,當餘興節目走向數碼化,大眾娛樂自然要如影隨形地跟着走,及至現時步入網絡3.0時代,大眾娛樂要隨之「元宇宙化」亦是無可厚非。 

而在芸芸的大眾娛樂中,有說電影或是影視產業是最有潛力走向NFT化的,有好些作品更已在元宇宙中初試啼聲,甚至有人說,電影從本質上的多元性比電玩更能在元宇宙上持續發展。究竟電影的未來是否一定會與NFT結合?兩者之間有何共通之處? 

IP創作者與NFT一拍即合 

OpenGraph TW 1200x630 1
Marvel

究竟是甚麼讓電影與元宇宙或NFT「過從甚密」?「藝人」絕對是不少人的答案。常言道演員在演藝工業中總是處於被動位置,幾乎所有中外藝人都需要密謀「歌影視網元五棲」去增加及穩定收入,造就藝人紛紛「變賣」其名氣,以個人或個人品牌名義進駐元宇宙,例如以頭像、音樂或藝術作品、電子收藏品,甚至寫真及珍藏照片等推出NFT以圖利。 

另一個將NFT與電影連在一起的,是電影作為IP(知識產權)創作者的身分。眾所周知,NFT這種非同質化產物最講求獨特性,而電影或影視作品正好是以IP出發,例如大熱的Marvel影視作品系列,本身就已經創造了一個Marvel宇宙,是個極為獨特而懾人的IP,因此無論是作品本身還是其周邊產品,皆具備優厚的商品化條件,與NFT走在一起,自然是一拍即合。 

電影產業覻準NFT商機 

除了本質上的契合外,電影產業其實在商業上也難免要以NFT作為其中一條出路;近年,雖然還有不少電影人及觀眾盡力捍衛戲院文化,惟事實上,觀影習慣以至影視行業串流化及「宅化」已是不能避免的現在式,以往動輒掏千萬製作電影,以期透過賣座及賣埠大賺的「豪賭式」營商模式,正面臨不合時宜及被迫轉型的命運,取而代之,是要在大數據計算下建立可控的流水式產業鏈。換言之,在數據先導的氛圍下,電影人及電影公司要融資及招攬投資者,可能要反過來以NFT作為嚮導。這股趨勢孰喜孰憂着實難以一概而論,例如《Men In Black》導演Barry Sonnenfeld近期就有望靠NFT娛樂公司Orange Comet融資,讓其一直拍不了的滄海遺珠《Dinosaurs VS Aliens》可以重見天日。 

《明日戰記》開拓新發展模式 

明日戰記
《明日戰記》

《明日戰記》票房大賣且為亞洲科技電影爭光,絕對可喜可賀,與此同時,這部電影以及周邊產品的發展,其實也是一次實驗式習作。電影公司希望打造的並不止於一套賣座電影或高超的CG特技;電影公司以當中的機械人為主角推出一萬個NFT,大概就是要為華語以至全球電影的未來試探出一些可能性,無論是在商業上、技術上,還是內容上。首先,該些NFT固然可為電影公司帶來額外收入,其次是NFT擁有者將附帶享有若干的電影事項投票權,例如將來的「明日戰記宇宙」的發展,擁有NFT的觀眾或可參與表態。 

由此推論至電影的未來發展上,可能有一天,電影不再局限於單向式故事表述,而是觀眾可在元宇宙上為電影進行沙盒式建設,讓不同觀眾可享不同的情節及結局。

cc profile image
CC

廿年經驗,造就出中英文皆善寫的本領。從文字處理到故事創作,從來都是創意及精準並行。愛閱讀、愛電影,更愛寫作。您需要什麼文字,我都能為您寫出來。

合作聯繫︰chanchunbilingually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