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mefi

角色沉浸或成下一階段GameFi主流 

論遊戲化金融的發展,兩年前可謂經歷了一次爆發期,不論是靠課金強化裝備來戰鬥的金系遊戲、靠耗時耕耘開發來自我增值的農系遊戲,還是不少人認為是別樹一幟的沙盒類遊戲,其時就像雨後春筍一樣,讓全球電玩或非電玩迷都趕上了一片GameFi淘金熱。惟隨着曾經大熱的遊戲陸續「退熱」,煉金力隨人氣同步下跌,讓一向食髓知味的玩家相繼「跳船」,甚至對所有NFT遊戲都抱持觀望及保守態度,導致GameFi界在近月略見死氣沉沉之勢,似乎大家都期待着另一波熱潮或另一個「風雲人物」出現。 

僅靠為玩家帶來利潤作為招徠是很多NFT遊戲熱潮來去匆匆的主因,要讓GameFi長做長有,甚至愈做愈大,愈來愈多人主張應該回歸遊戲性本身,要以遊戲為主體綴以利潤為副,而非只視遊戲為名目去包裝營利操作。如是者,足以讓人沉迷的下一個「英雄game」將會是何種遊戲?沉浸式的角色扮演遊戲或許有望跑出。 

桌遊與劇本殺再掀熱潮 

一個世紀疫症,讓很多人習慣將各種社交生活網絡化,同時也令很多人更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是以進入後疫情時代,桌遊在兩岸三地都有重新興起之勢,而狼人殺及劇本殺等相對較新的LARP遊戲模式也開始出現捧場客,尤其在年青人圈子中,相約「開局」、「開本」更幾乎是時下最熱門的餘興節目。 

到底這類遊戲有何吸引之處? 

LARP遊戲源遠流長 

「LARP」的全名為Live Action Role Playing,意指真人角色扮演遊戲。LARP的定義極為廣闊,幾乎泛指所有角色扮演遊戲,其與電玩界術語「RPG(Role Playing Game)」相異之處,大概就是真人角色與電子角色之別。廣義來說,絕大部分兒時遊戲如兵與賊、醫生與病人扮演等,都可說是LARP的一種,也有學者指出,同時流行與劇場與民間的即興劇其實是LARP的起源或雛形。總括而言,LARP通常涉及兩個或以上玩家,透過代入指定角色來作出反應及互動。 

狹義來說,上述狼人殺及劇本殺等現代LARP遊戲,通常會被認為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,由當時流行的角色扮演桌遊衍生而成,其後傳遍世界各地。至於現時最受歡迎的劇本殺,一般屬於懸疑及緝兇類別,玩家的角色有時會忠奸分明,在遊戲中透過指定對白及線索推斷出各人角色及兇案經過,也有劇本會將角色連成一線合力緝兇或阻止罪案發生。 

LARP成生活避難所 

7853078b 0c55 46b9 8ef6 13b1f6fe7f88

然而,解謎式的遊戲並非LARP的唯一面向,也有好些劇本殺是為了讓玩家透過演戲來獲得快感而存在,例如一些名為「情感本」的劇本殺遊戲,內容偏重角色間的情感關係,很容易令玩家投入得隨着情節大哭大笑。有分析指,疫情對傳統價值觀及世界觀構成一定程度的衝擊,提升了很多人對角色扮演的情感需求,亦間接促成LARP熱潮。 

LARP x GameFi推理社交皆宜 

要暫時擺脫GameFi世界的「銅臭」而回歸遊戲初心,沉浸式體驗(尤其若配合VR或AR裝置使用)大概會是NFT遊戲的另一殺着。有人會將元宇宙的「去中心化」形容為「大同化」,正好反而LARP等遊戲着實是上佳的社交平台(詳見《SocialFi實現社交媒體區塊鏈化》)。而「各據一方」的沉浸式設定也便利於進行LARP等推理遊戲;由於每名玩家的體驗及線索各異,遊戲的立體感及趣味自然能大大提升。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