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主播

AI主播對知識產權的衝擊與挑戰 

AI主播絕對是近期炙手可熱的話題。繼上月香港電台推出AI主播「Aida」後,本月輪到CMHK推出虛擬代言人「JOY-E(樂伊)」。虛擬主播放諸全球並非新鮮事,台灣民視上月宣佈推出首個電視台AI主播,內地人民日報之AI女主播「任小融」也早於今年3月已「出道」,其他國家的虛擬主播更是不勝枚舉。 

不少湊熱鬧的網民紛紛表示「真人主播要失業了」,惟除對職場有所衝擊外,AI主播所帶來的版權問題其實亦不容忽視。 

AI人物比不上真人? 

AI生成技術是2023年科技界一枚震撼彈。無論是音樂、圖像、文章,還是影片,AI作品幾可亂真之能讓人驚嘆,亦已廣泛被應用在不同範疇。AI主播會否威脅到真人主播生計反而仍只是個茶餘飯後的笑話,其中一個主因是很多觀眾都認為時下的AI主播「很膠」,另一個觀眾仍然拒絕接受AI主播的原因,是其欠缺真人的「溫度」。 

何謂「溫度」?有人認為是缺憾美,就是說真人主播會犯錯,會有私生活,所以才可像鄰居般成為觀眾伙伴。不過,現時很多AI主播選擇高調登場,主要是基於宣傳伎倆或媒體道義,倘若有天AI主播甚至AI藝人,畫質好得足以瞞天過海,而製造者又選擇不公開其AI身分,觀眾的不適應、不接受還會否存在? 

AI藝人將混入影視界 

日本虛擬歌手初音未來一直惹來爭議不斷,之前亦有報導指有網紅以出售性感照片賺個盆滿缽滿,最終被揭發原來是以AI生成的虛擬人物。現時AI主播湧現,可預期下一波將會是AI藝人混入娛樂圈。這種「橋段」其實絕非天方夜譚,2002年美國電影《S1M0NE》正正就是講述虛擬藝人可能出現的情況及箇中危機。 

AI生成品引發版權爭議 

觀眾對AI主播或其他AI生成品是否受落及會否受騙只是首輪爭議,之後會出現的,就是相關作品的版權問題。以現時大熱的AI繪圖軟件為例,很多系統開發商充其量只敢豁免付費用戶的侵權風險,用戶是否真正擁有著作權仍屬灰色地帶,而且很多國家在法制上也尚未能為AI生成品的著作權下定論。總括而言,就是科技跑得比法例快,在操作上各界還未懂得應對。 

無論是否AI生成,舉凡創作總有個千古爭議——何謂「原創」?AI生成技術取材自網絡,有人認為是以「集各家大成」美化了「抄襲」,惟回歸現實世界,真人藝術創作者其實亦有不少「致敬」之作,最終侵權與否也得按所謂抄襲比例逐案處理。有人說,世上從來只有相對原創而沒有絕對原創,若真箇「天下文章一大抄」,AI生成可能反成了抄得最有技巧的一門。 

NFT或成版權出路 

提到AI生成藝術,很多人馬上聯想到NFT。NFT擁有者大多明白他們只是獲得相關NFT的擁有及使用權,而著作權仍在鑄造者之手。然而鑄造者是否真的原創者?在AI生成技術風行下有待商榷。不過商業世界從來是市場決定一切;AI生成品一旦被鑄成NFT,上架,繼而大賣,而同時又沒有個別單位能確證其抄襲對象,那麼這個產品就是原創了,而NFT的加持難免就成了一個「原創認證」。 

由此,「某元宇宙當紅藝人被揭發原來是AI生成」相信很大機會會是不久將來的頭條。您準備好了「被騙」沒有?還是您已打算動手創作出下一個AI偶像? 

[熱門影片] 印度首個AI主播

cc profile image
CC

廿年經驗,造就出中英文皆善寫的本領。從文字處理到故事創作,從來都是創意及精準並行。愛閱讀、愛電影,更愛寫作。您需要什麼文字,我都能為您寫出來。

合作聯繫︰chanchunbilingually@gmail.com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