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宇宙概念於2021年底迎來大爆發,及至去年開始退潮發展放緩,到今年AI冒起,「元宇宙已死」之說更是此起彼落。遊戲化金融作為元宇宙其中一個最為普及的板塊,「GameFi是否已末日」自然惹來不少人議論紛紛。看淡GameFi前景的淡友愛把NFT遊戲的淘金力視為GameFi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;相比去年初的百花齊放,不論是遊戲代幣還是遊戲道具的NFT價格均屢創新高,現時的頹勢無疑是風光不再。的確,以曾經炙手可熱的Axie Infinity為例,AXS遊戲幣的價格自去年第一季後開始下瀉,近月更已跌穿兩年前(當年元宇宙騰飛前)的價位。
只是,這個是否論斷GameFi成敗及前景的唯一指標?
遊戲化金融 VS 金融化遊戲
無論是否認為GameFi乃爆破泡沫,其走勢偏軟倒是不爭事實。玩家人數驟減導致參與者利潤及道具價值暴跌固然是個慘痛的(階段性)結果,究其原因,坊間普遍認為是NFT遊戲的可玩性不足以致留不住玩家,說穿了就是過分以Play-to-earn(P2E)為主調,將「earn」奉若神明,反而所謂的遊戲部分則草草了事。根基沒打好,遇上熱潮稍退,馬上骨牌式崩塌,血流成河。
如斯困局,如何解救?「加強遊戲性」早已是業界統一口徑,只差怎樣付諸實行。近期愈來愈人歸納之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,現在則要撥亂反正,將「遊戲化金融」的方針改成「金融化遊戲」,或有另一種說法,就是以「play & earn (P&E)」取代「play to earn (P2E)」。
要好玩也可四両撥千斤
要將起點與終點對調,逆轉遊戲的發展風向,最直接的方法是叩門尋求專家協助。然而,GameFi開發商要打傳統game界大哥級人馬的主意卻是談何容易。打算一蹴而就地將《瑪利歐》、《薩爾達》、《GTA》、《FIFA》等經典遊戲區塊鏈化?有可能,但要談,而且需時,還要提防各大廠商最終打算自家發展或是找上了其他技術夥伴。於是,又有人提出了另一種說法——遊戲性確實重要,但不一定非「重game」莫屬,小巧玲瓏而的「輕game」也有不少是「毒性」甚強的佳作,例如一些大熱手遊。
後疫情時代要「動起來」
元宇宙在2021年經歷一波風潮,有說是因為全球疫情居家隔離情況在當時最為嚴峻,於是,在同一個原因下,「在電腦屏幕前邊玩邊賺」難免並不適用於後疫情時代,至少當時聊勝於無的NFT Game利潤放諸當下大概已不夠吸引。不過,由於電玩是其中一種最主要的精神食糧,所以,機還是要打,只是主戰場回歸手機遊戲之上。
策略性極重,或是要熬時過關斬將的冒險類遊戲雖不乏捧場客,但最受歡迎的手機遊戲一般都講求「即食」。據去年一個外國統計指出,手機用戶每次花在手遊的時間平均只有十多分鐘,因此,手遊的致勝關鍵通常不在畫面或遊戲深度,而在有多容易上手,以及有多令人愛不釋手。
三消遊戲歷久不衰
鏈遊殺上手機成為「手鏈遊」愈見成為趨勢(尤其去年末蘋果更新了App Store審批規則而允許內銷NFT後更是打開了相關大門),且愈來愈近似手遊的小遊戲式格局,例如最近風靡台灣,30秒便售罄一萬隻Genesis NFT的MatchNova就是一種常見於手機的三消遊戲(透過線性移動方塊連結三個同種達到消除的那種,如《Candy Crush》),難怪有人指出App Store甚有可能是將遊戲從Web2帶往Web3的關鍵。


CC
廿年經驗,造就出中英文皆善寫的本領。從文字處理到故事創作,從來都是創意及精準並行。愛閱讀、愛電影,更愛寫作。您需要什麼文字,我都能為您寫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