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Web3.0世代,元宇宙無疑正一步步進佔人類生活,情況好比十多年前,我們親身見證智能電話誕生,進而主宰我們的日常,及至今天成為都市人不可分割的「器官」一樣。當日我們要下苦功掌握手機訣竅,似乎今天亦難免要在元宇宙中再花一遍學習的工夫。
儘管一下子未必能明白元宇宙或區塊鏈的技術精要,至少,對於這個國度的基本詞彙和術語,我們總不能任由自己一頭霧水。邁向元宇宙,一於由箇中的英文簡稱開始。
Crypto世界術語一籮籮
不少人接觸元宇宙概念也是從投資虛擬貨幣開始,而這個範疇就像股票或傳統外幣市場一樣,充滿各種簡稱及術語。如果聽不明白,註定就要輸在起跑線。
KYC
投資crypto,您先要在交易所中開立戶口,當中需要核實您的身分。這個過程稱為「KYC」,全稱為「Know Your Customer」,也就是透過上載身份證明文件,讓交易所能確認您的身分。從維持區塊鏈交易合規、公平的角度來看,這個程序絕對不能或缺。
C2C
在主要的虛擬貨幣交易所買入crypto,一般都可選擇直接向交易所購買,或進行「C2C自選交易」。「C2C」即「Customer to Customer」之意,簡單來說,就是讓散戶與散戶直接進行買賣。
ICO
「ICO」是從傳統股票世界首次公開招股(IPO)所衍生出來的詞彙,顧名思義,就是首次發行的虛擬貨幣,可理解成「加密貨幣上市」。ICO的全稱為「Initial Coin Offering」。
HODL
「HODL」是指投資者對個別虛擬貨幣充滿信心,打算長期持貨的一種心態。這個網絡潮語其實是「Hold」的變體,源於2013年比特幣論壇上一名會員表示自己打算「hold貨」的手民之誤。
FOMO
說起投資心態,除了處變不驚的HODL外,也有誠惶誠恐的「FOMO」。FOMO全稱為「Fear Of Missing Out」,泛指在面對投資產品時,一種很怕會遲買、少買、來不及買的心態,總之就是深怕「執輸」而要恐慌性趁低吸納。
BTC/ETH/USDT
傳統股票及外幣有其代號及簡稱,虛擬貨幣亦是一樣。「BTC」是指世上首種虛擬貨幣比特幣(Bitcoin),「ETH」是最大行其道的代幣以太幣(Ethereum),而「USDT」則是與美元掛鈎的泰達幣,一般作為貿易及穩定風險之用。
五花八門的元宇宙
除了虛擬貨幣市場外,元宇宙運用區塊鏈技術,其實亦有多個面向,遍及不同範疇。就算不是科技達人,也要聽得明白其中詞彙,才可真正投入元宇宙。
NFT
「NFT」全稱是「Non-Fungible Token」,也稱為「非同質化代幣」,是元宇宙中的數位資產,以頭像、畫像、聲音、影片,以至各種獨一無二、不能被複製的形式呈現。
DAO
「DAO」即去中心化自治組織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),是一種類似股分制的數位資產管理規則,以透明度極高的智能合約方式存在,讓持分者共同參與相關資產的決策及管理。
DeFi/GameFi
「DeFi」即去中心化金融(Decentralized Finance),可謂crypto市場的核心概念。「GameFi」即遊戲化金融(Game Finance),泛指可從中獲利的NFT遊戲。
P2E
提到以GameFi獲利,這種模式稱為「Play-to-Earn」,簡稱為「P2E」,由此亦衍生出「Move-to-Earn (M2E)」等不同「to-earn」模式,總括而言就是將生活中的日常舉動轉化成可賺取虛擬貨幣的「玩法」。
NPC
熱衷電玩的玩家都了解何謂NPC。「NPC」全稱為「Non-Player Character(非玩家角色)」,雖然多被視為閒角,但在不少NFT遊戲中與NPC溝通,其實往往可獲得賺錢的線索。

CC
廿年經驗,造就出中英文皆善寫的本領。從文字處理到故事創作,從來都是創意及精準並行。愛閱讀、愛電影,更愛寫作。您需要什麼文字,我都能為您寫出來。